【剑三万花】桃源客与蛇_第二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1/3页)

    “啧,怎么是平局,没意思。”乌有先生不满道。

    子虚道长则摸着自己的长胡子,笑眯眯地说:“生死各半,不好不坏吧。”

    乌有先生沉着脸,佯怒数落裴元:“小裴啊,我一个好好的胜局,怎么被你下成了平局?”

    裴元下了棋桌,朝乌有先生作了一揖以示歉意,而后言道:“乌有前辈棋艺高超,晚辈自是不及,此平局是晚辈自己应得的。”这话的意思是,他将这一盘棋分成了两盘棋来算,乌有先生赢了前面的棋局,最终的平局只能算裴元他的。

    ……这家伙在前辈跟前也能面不改色地诡辩啊,阿麻吕在旁边想,还真是让人有点佩服。

    乌有先生与子虚道长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倒真是能说会道。”乌有先生如此评价。

    此事就算揭过了。

    四人走出茶室,从最低的第三峰搭乘天工梯去第二峰。

    三星望月的三峰之间由工圣僧一行创造的天工梯连接,天工梯主要由缆绳、梯架和天车组成,人站在天车里,按下机关,就可往来于三峰之间。横向连接三峰的天工梯唤为岚天梯,纵向升高的天工梯为凌云梯。

    除此之外,第一峰和第二峰的山壁上还有环绕山体盘旋而上的木阶梯,名为邀月梯。第三峰与第二峰靠得较近,只需坐一趟凌云梯或走一回邀月梯,就可升上第二峰。

    邀月梯本不在万花谷的工程建设清单里,是弟子们在山谷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工梯所载人数有限,若是遇上急事恐怕不能让众多弟子迅速赶上主峰,于是高阶弟子经过商讨后向东方谷主请示,让谷中的工匠在山体上建造邀月梯。工匠们赶着把邀月梯建了个七八成,剩下的则由天工门下完成了收尾。

    阿麻吕平日主要在落星湖,晴昼花海,水月宫和仙迹岩活动,偶尔来三心望月几乎都是为了参加会议,没空去参观天工梯。而且之前天工梯附近,要么是被来维修的工匠们环绕着,要么就是被来修习的天工门下围着,阿麻吕便没好意思过去说自己想体验一下天工梯。

    因而这是阿麻吕第一次乘坐天工梯,旁边的子虚乌有也是,三人都一脸新鲜地听裴元讲解天工梯和邀月梯的来由。

    站在凌云梯里,周围的景色飞速往脚下退去,真像是一飞冲天凌云而去,但同时也带来一种晕眩感,令阿麻吕收回往外看的视线,回神听裴元讲解。

    听着听着,阿麻吕的不适感渐渐消散,而且还发现了个问题。

    “邀月梯可以解决凌云梯人数的限制问题,那岚天梯怎么办呢?”阿麻吕问裴元,“岚天梯应该也有人数限制,且它是横向连接三峰,没办法用别的设施替代,更容易造成拥挤问题。”

    裴元笑了一下,似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一般,他回答道:“关于这件事,在阿麻吕你来到万花谷之前,我们就想好了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阿麻吕心头浮上不好的预感。

    “岚天梯的揽绳是用一种从东海来的特殊材料所制,特点是极耐磨损,承重力极大,”裴元做了个手势比划,“更重要的是,用它所制作的揽绳粗得让人可以走在上面……”

    “等等,”阿麻吕打住他,欲言又止,“你是说,让他们,那些赶时间却排不上岚天梯的人,让他们从揽绳上走过去?”

    “没错。”裴元点点头。

    “胡闹!”阿麻吕一个眼刀子扎裴元身上,“他们乱来你竟然不阻止?——岚天梯所处位置少说也有数百尺高,要是有个万一可不是说笑的!”

    “下次会议,你要让大家想别的办法替代这个方案。”

    裴元劝慰他:“你不必担心,阿麻吕,走揽绳的方案并不是每个弟子都要接受。”

    “武功高强,轻功修炼到家的弟子才会选择走揽绳,这个方案说白了就是让高阶弟子给师弟师妹们让道而已。并且以后天工梯的站台点都会配置两名守卫,负责处理意外情况,及时救援,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那还好。”思索了一下,阿麻吕终于还是认可了这件事。

    子虚道长和乌有先生二人全程安静地听他们辩论,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凌云梯升到了第二峰的岚天台上,子虚道长边走出凌云梯,边夸赞道:“真是令人赞叹。”

    “工圣潜心所创的天工梯,确实值得惊叹。”裴元附和道。

    “值得赞叹的绝不止是天工梯。”乌有先生说,他声如洪钟,说什么都带着一股笃定的意味。

    阿麻吕好奇地问:“请问乌有前辈所指的是何处?晴昼花海,抑或是水月宫?”

    裴元说:“也可能是仙迹岩?”

    “很多,我就不详述了。”乌有先生回避了这一问,阿麻吕和裴元便不再追问。

    岚天台是第二峰峰顶上的基座,上面坐落着完工的觅星殿,觅星殿正是预留给子虚乌有两位客卿的居所。

    第二峰上伫立着一棵年逾两百岁的老黄松,建造岚天台和觅星殿时,技艺高超的工匠们觉得直接砍掉它有些可惜,就向谷主提交了新的建设方案,建议将其当成觅星殿的天然景观保留下来。如今这棵老黄松,与它枝桠底下大气庄重的觅星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两位客卿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