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夜潮未央[破镜重圆] 第48节  (第2/2页)
。    晚上,李佩央跟周庚礼说起这事时,对面的人笑得得意洋洋,“他就是想我了。他又不能轻易出国。”    那人没有提过他半个字啊。    李佩央提议,“那不然你今年回来过年?”他现在护照也能回国,只是,不再是他本名了。    “再说吧。”周庚礼跟她讲,“医生说遥遥未来五个月,都是复发的高峰期,她得按周复查,最好不要走太远。所以我们就不去了,老婆,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想,要不要陪老师他们俩过完年?”还有一件事,李佩央想等老师出院,跟他们俩老人商量试试。    他们都到退休年龄了,她导师申请过一次延迟退休,但目前身体状况也没法再继续五年了。他们以后想去哪里安度晚年?挪威其实是个安静的地方,她想问问他们的想法。    “嗯,那你过完年再回吧。”今年过年早,一月份过年,也没几天了。    至于他们父女俩,周庚礼笑说,“央央,过完年你还是尽早回来啊。再多几天,我们俩也要想你想得受不了了。”    而且他们俩只会包饺子,不会拌馅啊。bente请假的话,搞不好他们父女俩的年夜饭只能自己烤点披萨吃。    “一定。”    回去的日子,她都已经算好了,只是还有一件事,李佩央跟他俩卖了个关子,“我可能还会给遥遥带个‘meimei’回去。”    画面里,父女俩动作同步地坐直了身子,发出一声:“嗯?!”    ***    飞机场一直人来人往,相聚和离别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发生。    李佩央刚推着行李走出来,就有一个身影像小燕子一样朝她扑过来,“mama!”    “mama想你了。”她蹲下亲亲宝贝女儿,不知不觉当初的小团子已经长得很高了。她想抱她都有点吃力了。    “老婆,欢迎回家。”周庚礼把一束花递给她。    过去十七年,今年初始,是他们认识的第十八年了。    李佩央捧着花笑,这男人的浪漫还真是十八年如一日。还好在国外,人少冷清,没人关注他们,她也敢凑过去亲他脸颊,说“我爱你。”    之前说好了,回家就说给他听的。    “还没到家呢。”周庚礼牵住她的手,单手推行李,又耍赖道:“这遍不算,回家再说一次。”    李佩央拽住他俩,“先等等再走。我们要去接一下....‘meimei’。”    ‘meimei’是只阿拉斯加幼犬,至于品种纯不纯,李佩央看不出来,她回国当天,在下雪的路边捡到它的。    它当时生了病,在雪里呜咽地叫,叫声有气无力,但还是被她听见了。    回国这一个月,她不仅照顾老师,还把这只小狗送去了宠物医院治病。小狗的病治好了,她就顺便给它办了手续一起带回了挪威。    遥遥很喜欢这只毛茸茸的小狗,她给它取名叫“captain”,去哪里都想要带着它。    阿拉斯加犬长得也很快,七八个月就长成了五十斤的大狗。    这些年,徒步登山时,遥遥会牵着它打头阵;冬天滑雪时,captain也会跟在她后面跑。它最听她的话。    一人一狗相互陪伴成长。    十八岁那年,小姑娘考上了德国电影电视学院,正式开始学导演,她把captain也带到了柏林。    那一年,夫妻俩同时送了“两个女儿”去上学、去远方。    回程路上,他们十指紧扣,相互依偎。    他忽然问她,还记不记得她把captain带回来的那晚,他们聊天时说的话。    “记得。”    李佩央还记得那一晚,他们坐在小沙发上,桌子上煮着热茶,咕噜咕噜的开水声。遥遥和captain玩累了,躺在羊毛地毯上酣睡。    而她靠在他怀里,跟他细说这一个月发生的事情。    有一个瞬间,李佩央至今还记忆犹新,是她老师刚刚能开口说话的那晚,他握着师母的手,哽咽地说出四个字——“若有来生...”    她和导师都是搞了一辈子化学的人,世界上万事万物,有生命的、没生命的,在他们眼里都是元素之间的解构与聚合。灵魂、神明、来生,这些在唯物主义者眼里等同于虚无。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李佩央悄声地走了出去,没有继续听他们的谈话。    当她把这事讲给周庚礼听时,他抱紧了她,在她耳畔轻声问道:“央央,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能不能吻我。在最后一秒钟。”他想在她的爱里死去。    “好。”李佩央把手放进他掌心。那晚,她没有说‘如果’,她直接告诉他,“周庚礼,下辈子,我还和你在一起。”    他也这么想。不止下辈子,可以的话,周庚礼希望今生也能重来一次。他一定早早地去到她身边。那些风雨他都能替她抵挡。    屋内,他亲吻她,温声告白。    屋外,银涛卷雪,夜潮循环涨落不息。    如我爱你,一生未央。    第32章.男配番外!!!    池喻第一次见到李佩央,是在他自己的接风宴上。    他父亲是新加坡当地有名的富商,他母亲是大陆人。战争年代,他的外祖父也是有名的将领之一。    母亲早亡,父亲另娶。池喻从小就喜欢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自由。他拜了法国一位擅长人物绘画的画家做老师。那年,他第一次回国独立办画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