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凤翔 (第4/4页)
清粥,就送凤翔出门往上书房。 难得被允许站在院外。清风拂面。还是那无穷目的章台路。道旁两侧,绿柳森森,薰风吹拂,而他鬓发散乱,略浮苍老之态的逎劲面目上,挟带些许怆然。 如同他年方十五,自国子监内被拉出,PGU被教官打得不能落座,一生中行走时姿态都显得别扭;彼时凤翔正要举试,高飞。他曾接凤翔自诏狱内出来,也曾出入官兵的军帐,独自揩抹Sh透、沾血的下衾,不让帐内那熟睡之人惊觉。 一切彷如当初,可又不b当初。 午後,静谧的养心殿内。 g0ng人正在搧冰块,为陛下去暑。园中养的三两只h鹂,有些暑倦,已少啁啾。 提及吴提督Za0F之事,帝很是懒厌,凤翔也不便多提。方结束与帝的召对,准备离殿。帝却忽然谈及:「Ai卿府上的傅师傅,近来身T如何?怡和公主对他老人家的身T健康很是关怀,朕也拨了好些御医过去开方子。」 帝的态度虽是随和,凤翔仍很是警惕,知道自己每时每刻所为,逃不脱帝的眼目,只说:「微臣上下一家,都盛蒙龙宠,卫儿也有幸沾恩。往昔他流露於市街,故生了些久病,前十年未曾得瘳,经过太医的调养,已大癒了,行走b之年轻时还要更健步十分。只要圣上应允,不多时,我便携他来殿前谢恩。」 帝颔首,摆弄着桌上的貔貅纸镇,却懒顾纸镇下堆满的诸多奏章,又提到:「朕风闻,傅师傅往昔素喜周美成的曲目,乐方出,那是沧桑亦不失优雅。」 「今年朕拟至承德避暑,Ai卿於朝廷之事助力甚多,谅今也耗损不少T力。朕已向後廷提议,今年你全家随朕至承德避暑。至筵席上,请傅师傅献奏一曲,朕好些妃子都不学无术,无所献呈,绺们听听这自靖天朝间,流传至今的仙音是如何,Ai卿觉着如何?」 凤翔早已是听得冷汗直流,连声称好,「微臣回家後,立刻向公主与卫儿通传此事。」都不敢说是「相商」,毕竟圣命怎可违逆。又说:「臣躬德薄,得如此荣幸,想来公主与卫儿都感欣喜。」 凤翔那畏惧又强自压抑的脸sE,全在帝的眼中表露无遗。 对於这位正三品太师的言行,帝是满意的。帝又提及:「祢赐公主将远嫁蒙古,她素喜弹唱,二胡、古筝、琵琶都在行,但是Ai卿也知道,蒙古人不听这些,也听不懂。」 「她有一把亲自调律过的,极锺Ai的琵琶,不想入市被俗人以高价沽去,只想赠与知音人。朕已命人装箱,待会儿御辇来载你时,四喜就与你同去,将那琵琶赠与傅师傅。」说到这些,凤翔已是细思极恐,可又满面堆笑,忙说:「圣宠至极如此,臣粉身难报。」只怕物极必反,宠极之时,便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四喜公公至澹泊苑,yu交付这把御赐的琵琶时,院里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书一封。 书里写了好些贴己话,四喜虽甚有礼,让凤翔先行检阅,可自己亦不免在旁查视。好些话是:「我已自知在此等候的意义,原是等着看你出头的一天。与你重逢那日,我好是惊喜,想着你我本是殊途之人,你在白日里,我在暗。你大鹏展翅,而我本燕雀,与你不得并论。」 1 「忆往,我曾到凤家吃酒,昔时凤老爷说:犬子得如此学友,盖学业一大进步矣可惜我出了国子监,听闻凤老爷说我是孽畜,恨你与我相识,当是他凤家祖上造孽。而今你乘轿素有冠盖遮Y,妻子贤淑,儿子聪明伶俐,谅我之罪孽应得偿赎。蒙君垂Ai,此残破之身於我,亦无所罣碍了。」 「初时,我命甚贱,流落至平康,总不能自解。我本良家,自小通晓四书,JiNg读五史,何以竟要流连此处,遭人讪笑。而後,我明白了,原是要在此处与君相逢。素昔,我与你曾有钗分之约,留着这钗,只为与你相认;而今,你虽待我甚好,只是多了我,你为官处处有所掣肘。你出入於光天化日,入夜後我竟无处躲藏。我这一生无妻无子,我的家族亦不目我以为族类。」 「凤先生,昨晚是除夕。满天的星斗,一如二十年前。你我在飞鹤亭中饮酒唱和,你我诉说冲天之志。只是下一个岁除之日,我已不在此处。书末,斗胆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君身强健,三愿若有时日,还能如少年时,於章台路上,与君复相见。傅某笔」 凤翔读完,自信封里,掏挖出那半GU金钗,他才发现,这钗锈得厉害,早已成绿sE,是日夜的汗水,四季的风吹雨打浸染而成。而他那把钗,仍成金亮之sE,静静卧在妻子的妆奁里,多久未曾取出。 凤翔持簪的手不停颤抖,随即「哇」地一口,竟呕出一大片x中郁积的鲜血来,洒了一地,顿时满室的血腥味,情状可怖。 四喜见凤翔满脸是泪,随时都会倒下,忙上前搀扶,「凤太师,无恙乎?」 凤翔拿着那半GU钗,就要往自己的咽喉上cHa,随同的宦官们立刻制住他;他又把那钗子往x口抵着,大叫:「傅卫!我知道你还在!是我错了,是我对不住你!你别闹我,你回来!你回来啊!」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可直到始终服服贴贴,在他身旁那人决绝离去,他方知道,傅卫能断了这念想;可他究竟是不能的。 宦官们见他痴态狂纵,遂夺下他手中那把钗,频频拍他的背,劝他道:「凤太师,勿作傻事,您公忠T国,圣上还需用您,若作出此等自戕之事,上面问罪下来,我们这些小的当如何自处?」 可到底凤翔知道,这些下人想的仍是他们自己;真正关心他的那人,只属於他的那个人,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此生至珍至贵的财宝,竟不是他顶上的乌纱帽,也并非那下嫁给他的公主,而他直至今时今刻,才恍惚觉知。 康熙年间。其时,乌雅氏已Si,他的儿子被先帝赐名「允诺」,经受圣恩,得入上书房陪皇子们读书。 1 不知何因,傅卫那份作旧了的书信,竟被广泛刊印、散发於民间。作实了凤翔与傅卫的经年往事,果真并非讹传。 人们都道傅卫生前忍辱负重,虽流落平康,却拱出人间一三品太师,於是最终得道,不再沾染世间凡尘。戏曲写道:「澹泊苑里,往事关情无限。傅郎去时意茫茫。回头未免费思量。几番抛却又牵肠。」 「卫某幸蒙玉旨,复位极乐。定情之物,总要抛却。书院盟誓,心难相负。提起来好不话长也!那其间多少相关。Si和生割不断情肠绊,空堆积恨如山。」 「他那里思牵旧缘愁不了,俺这里美成数阕重提,空嗟叹……看了这金钗奁盒情犹在。太师呕血,便如蜀帝啼了杜鹃,国仇难,又堪b思旧叹!」 自日月朝间至满清这段情事在民间盛传,很是败坏风俗。一既断袖,二又说凤太师食满清之禄,怀大明旧事。 俗云一朝天子一朝臣。既失顺治的庇佑,言官此次弹劾,罪证确凿,年近七十的凤翔,虽不说於国有功,倒也并未害民,最终却落得一家流放宁古塔,只不连坐已升任御前侍卫的亲子。 他虽上下求索,然终其一生,两人都未曾复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