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骊山春_第一百零四章 逐鹿心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逐鹿心壮 (第2/2页)

图必定更大,他绝不会止步于摄政王位。”“他现在手握军政大权,和皇帝有什么两样!”

    高应麟神色清寒如冰,坐在主位静听众人痛斥如沸。荣世祯抬手往下一按,众人声音方才停歇。荣世祯摆了摆手,马太监身边的小太监送上了一册金敕,荣世祯说道:“这是今天早上送到王府的摄政王金敕,你们都瞧瞧。”

    众人当即传阅金敕,原来摄政王传令天下,言道在小皇帝十八岁之时,他将退位还政,并且令云南继续支援剿贼大业,又说昭王在云南养病,盼望平南王加以照拂。

    众人看罢,荣世祯的三叔荣元坚说道:“满纸堂皇作态,须骗不得我们。摄政王此刻分不出力气对付云南,才编这一通软话来麻痹人心。小王爷对他说了,他不退位,云南就不奉朝廷号令。他确实是答允退位了,但一句话就推到了十来年之后。朝廷大事波谲云诡、风云变幻,小皇帝是否——”

    荣元坚本想说小皇帝是否能活到成年都难说,荣世祯向他使了个眼色,荣元坚便转而说道:“——等到小皇帝成年,姓萧的大可以换一个头衔继续主政。他紧赶着发出这册金敕,无非是哄我们这个时候别去京城捣乱。等他腾出手来,便要来对付云南了!”众人连连点头,说道:“他言辞诚恳仁义,我们若逼着他即刻退位,天下人见了,倒像是我们催逼太急,师出无名。”

    荣世祯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咱们可不能袖手旁观。我欲保昭王主持朝政,诸位有何见解?”

    荣元坚忽道:“天下烽烟四起,偏又逢上幼主登基,当初若是昭王继承大统,怎会惹出这许多麻烦?”

    高应麟淡淡说道:”小皇帝年纪尚幼,难免为信任之人所蒙蔽。他毕竟是孝哀帝的唯一骨血,我等为人臣者须得清君侧,正圣听。”

    其实在场少说有一半人都想,昭王若是做了皇帝,那是胜过小皇帝百倍都不止了。但高应麟显然无意争夺皇位。再说小皇帝纵有千般不好,先帝爷已经将皇位传给了他,他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恒天子。云南若要恃强废了小皇帝,另立昭王为主,那置先帝爷于何地?若是皇帝都能说废就废,谁做皇帝由藩王说了算,那还有何王法可言么?简直是乱臣贼子的行径了。

    孙吉昌说道:“依着老夫所见,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趁着摄政王无暇分顾,我们将摄政王的不臣之心公之于众,然后发兵京城,逼退萧氏,夺得大权。其二,咱们守着昭王在云南按兵不动,观望形势,徐图良策。”

    荣世祯说道:“老师以为哪条路好?”

    孙吉昌捋须道:“凡事谋定而后动。大恒朝战乱了这些年,云南境内虽然也有土司叛乱,但算得上是民生清平,安居乐业。小王爷可不能急躁行事,将云南拖入无穷战火之中。”

    高应麟冷声道:“按兵不动便是束手待毙。”

    孙吉昌缓缓道:“昭王是决意出手么?”

    高应麟说道:“若要出手,必得有获胜把握。虽说定北王军主力仍在前线,但摄政王能调动天下兵马。我们一路长途跋涉,摄政王却在京城以逸待劳,这一战能有多少胜算?再者,天下百姓苦征战久矣。朝廷才平息江南叛乱不久,关中战事尚未了局,我们又开始内斗争权,于我高家天下毫无益处。”

    荣世祯附和道:“若是我们打得不亦乐乎、满目疮痍,却让元氏贼军渔翁得利,那就糟糕了。“

    孙吉昌说道:“小王爷既说到渔翁,咱们为什么不能袭人故智?姑且按兵不动,保全实力,等到摄政王与火狮子斗个两败俱伤,我们再来收拾残局,那不是更加稳妥么?”

    荣元坚重重哼了一声,说道:“真到了那时候,还不知道是谁收拾谁呢!”

    孙吉昌看了荣元坚一眼,说道:“三侯爷此话怎说?”

    荣元坚向荣世祯拱了拱手,说道:“小王爷,你三叔年纪大了,说话难免要得罪人。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请你不要见怪。”

    荣世祯说道:“我不见怪。”又看向高应麟,问道:“昭王也不见怪,是不是?”高应麟说道:“嗯。”

    荣元坚朗声道:“诸位大人,眼下形势说复杂也复杂,说明白也再明白不过了。”站起身来,遥指北方道:“萧在雍在京城挟持幼主窃据大位,他辽东军队兵强马壮,不可小觑。元氏贼军叛逆作乱,西北、关中尽陷贼手。唯有我云南独树龙旗,扞卫大恒正朔。三分天下,势如水火。”

    众人听得默默点头,荣元坚说得慷慨激昂,接着道:“如今萧氏与火狮子争夺关中西北,不管谁击败了谁,立即封疆万里,声势昌隆,所获人口、粮草、银钱不计其数。等到他们斗完了,下一步必定是侵吞云南,接着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我们若是干等到那时才出手,大事难为矣!古人言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们这个时候多抢占一分,力量也就多增强一分。”

    孙吉昌蹙眉道:“大恒朝又没亡国,怎么拿二世而亡的秦相比?”荣世祯则隐隐明白了三叔的意思,低头沉思不语。众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荣元坚对众人不加理会,目光炯炯望向高应麟,问道:“昭王,你觉得咱们往那儿走呢?”

    高应麟双目平视前方,定定道:“西北。”

    孙吉昌拍掌说道:“是了,西北河套地带富庶丰饶,乃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征西王轻易把西北丢给了火狮子,说来殊为痛心。若我们出手为朝廷收复西北,不但云南势力大增,更能大大震慑火狮子及摄政王。”

    荣世祯的二叔荣元胥一直没言语,这时面露忧色,说道:“小王爷是征西王的孙女婿,由平南王府出面收服西北,那是名正言顺又占了地利。可我们去西北打贼军,那不是替萧在雍分担贼军兵力了吗?”

    孙吉昌沉吟道:“天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平南王府如何动作,一定会有人受利,也会有人受损。究竟是打贼军、利萧氏,还是打萧氏、利贼军,咱们可得谨慎。”

    荣元坚说道:“贼军为祸已有中原数年之久,萧在雍高升也不过是这两年的事情。何况萧氏定北王府是大恒朝开国勋贵后裔,与我们平南王府一般地位,萧在雍又亲力亲为在前线剿杀贼军,就算他有不臣之心,这件大功劳也不能抹杀。”

    荣世祯想到萧在雍的言行举止,心中一阵酸楚。

    荣元坚继续说道:“反观那元氏乡下泥腿子,又是什么好东西了?元氏哥俩搅得大恒朝河山倾覆,国将不国,安山王、老定北王、征西王先后亡于元氏虎狼之手,关中、西北万民倒悬。照我说,先杀贼军,再对付萧氏!”

    荣元胥长叹道;“三弟所言极是。说凶得吉,假若时势不利我云南,那么宁死萧,不死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