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老友归乡 (第2/2页)
怕我说起见过的那些事情,吓住了孩子?” 贾盈忙笑道:“闵姑姑,您老人家讲述过去的见闻,让孩子晓得一些史事,免得空谈书本,着实是好,就连我们听着也觉得增长了见识,有空儿还要听您老仔细说说,只是鲭儿的功课也该补上,连玩儿了两天,只怕散了心。” 黛玉转过身来,抿着嘴笑问道:“二娘都讲了什么?” 闵二娘往里面走着,说道:“我就是和孩子说了说,往年灾荒的时候,外面都是什么样子。其实我就是说吃草根树皮,那观音土我还没讲呢,就给她们刚刚回来的听到了,赶紧招呼吃饭,我也不是成心要讲,只是孩子磨着要我讲故事,我也没读过那么多的书,肚子里没有几个故事,讲了两天,早就讲完了,这小丫头趴在我的膝盖上,两只眼睛望着人不住地眨,我怎么能不讲呢?想来想去,也只好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她说说,偏偏她还挺爱听,我就接着讲吧。 讲着讲着,就说到眼前的饥荒,我就和她说,‘阿鲭啊,不要看咱们这家里现在不愁吃喝,外面的人许多都在挨饿,否则你家茶楼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呢?馒头不涨价啊!还按照从前的价钱卖,从前那麦面多少钱?一升也就是十几文,可是这天气旱了半年,现在已经翻上三十文了,倘若再这么旱下去,就跟二十年前那一回似的,一旱就是一年,那可就很惨了’。 然后就说到我当年看到的,树上的树叶和树皮都捋剥得光光的,现如今这城里的人,茄子黄瓜吃腻了,我看有的人就讲究个吃野菜,要的就是那个野意儿,什么蒸榆钱、荠菜团子之类,那种时候哪里有野菜?连野草都没了。村子里都听不到猫狗叫,夜里静悄悄的,若有外面的人来,都没个警醒的,逃荒的人成群的地方,鸟雀都没有地方落,落下来便给人捉住吃了,一路逃,一路就丢孩子,那有儿有女的,先丢女儿,后丢儿子,或者就是卖,能卖个正经人家给人家当丫头小厮,还算是好的,就不知到底是卖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我们阿鲭可千万要看守好这份家业,不要落到那样的田地啊。” 黛玉坐了在那里,咯咯地便笑:“二娘这一番《痛史》,可让这丫头明白了许多,今后读书定然更加努力了。” 闵二娘这也算是口述历史吧,往常作史书的都是那班有学问的老爷们,古今修官史的女子,只有一个班昭,然而那写出来的书也和男人差不多,当然了,她倘若不如此,续写的《汉书》也不能成为正史,不过终究是同一个口径,此时听闵二娘讲一讲她眼中看到的世界,倒是另有一种不同的风味。 贾盈笑道:“穷人孩子早当家,鲭儿懂得了这些,自然立事早。” 闵二娘叹了一口气,望着她们道:“她林姑姥姥,盈姐儿,你们不要怪我话多,我是知道你们这些年来,经历的事情也颇有不少,有的时候便要感慨人世间沧海桑田,可是我直说一句话,你们没有真正穷过,并不知道人穷到了底子,是怎么样子的。那真的是往四面一看,半点缝隙都没有,从心里往外那么的发空,整个人就好像只剩下轻飘飘一张皮,就跟个人皮灯笼似的,都没魂儿了。人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什么想法呢?什么都没有了,心里慌得厉害,也不知该怎么样是好,就好像个刚给抹了脖子的鸡,疼疯了到处乱飞乱蹦。 男人还好办一点,能走得出去,我们女人家,若是不缠足还好,倘若缠了足,在那种处境,都不知能往哪里去,平时回个娘家是骑毛驴,那时候哪里会有毛驴?不是给人家偷了,就是自家杀了吃了,或者早早卖掉了。就算家里还有一点米,煮了粥,身为女人,也不好吃得太多,毕竟男人是顶梁柱,女人少吃点本是应当,况且就算想吃也未必拿得到,有那偷吃的,给汉子打个半死。女人啊,动不动就说生儿育女生儿育女,可就算是给人家生了一帮,也未必有什么面子,还落得个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到要逃难的时候,一堆孩子还是拖累,其实要说我们平时干的活儿也不算少,屋里屋外的……” 贾盈在一旁递过茶水来,笑道:“闵姑姑快喝口茶润润喉咙吧,咱们一会儿再接着说。” 闵二娘接过茶碗,笑了笑,说:“唉,‘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到了这个年纪,就爱唠叨从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你们别嫌絮烦,我也少说点。” 黛玉笑道:“听二娘讲这些,倒是新颖。” 祁金环抱着贾舲,默默地看着自己的这一双尖尖小脚。 晚上,黛玉回到家中,将闵二娘的这一段话讲给了紫鹃和沐雪元,紫鹃笑道:“二娘这些话倒是明白,要说咱们那府上虽然没落了,终究有些底子在,亲朋故旧门庭依然葱茏的也还不少,若真到危难之处,总容易寻个接济,像是二娘这样,一穷全穷,可真的是为难。” 黛玉也很是以为然,今儿闵二娘一番话,倒是让她发散联想起许多事情,宁荣二府抄家,虽云极惨,思量起来简直痛彻心扉,然而究竟还能有十几间房,上千亩田地,后面二次抄家,土地都没了,失去了固定的收入,便要各自寻觅门路赚钱,如今自家虽然穷了,亲朋旧友还发达的却也有许多,见这边找寻差事做,少不得帮忙引荐的,甚至还会资助,况且纵然是抄家,各人难免东瞒西藏一点私房,虽然给抄去的多,总能剩下一星半点,她们精挑细选留下来的,都是值钱的东西,若是实在急了,卖掉一件两件,就够小户人家支撑几年的,这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又比如顾太清给载钧挑唆了祖母王佳氏,从荣府赶了出来,那情形确实是惨痛落魄,却也还不到流离失所的地步,砖塔胡同的居住环境与荣府相比,诚然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不过终究还是个比较齐整的院落,痛苦主要是源于落差,况且王佳氏给她拨了土地,每年两三千两银子的收入,她带着孩子在那里居住,起居仍然是有婢仆服侍,只不过不像荣府之中那样周到了,另外她也仍然能够与贵族上流交往,比如游览可园,那可园乃是宗室崇文的别墅,顾太清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品味,也就是说有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各方面兜住了她,让她不那么容易继续往下跌。 中上层的跌落与下层的跌落是很不相同的,中上层即使滑落,能够动用的资源也是下层不能比的,不要说人际关系的资源,就是她们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宝钗等人,落魄了还能够卖文卖画,维持生计,顾太清凭借文学上的造诣发动舆论,为自己争得了公正,像是闵二娘这样的情况,不要说山穷水尽大脑一片空白,就算是还有一些余地,她又怎能像是顾太清一样写诗作赋呢?在闵二娘看来,顾太清宝钗等人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还填词作诗诉说身世凄凉,是一件比较无聊的事情,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下层也确实不具备这样的文化素养来自我表达。 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八月二十八这一天,忽然传来消息,项屏山于本月八月初九,走到临清州,在那里病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