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深夜怀仁堂 (第2/3页)
从那以後,沈望山的政治生涯一路上升。省长、书记、政治局委员、常委……但每一次升迁,他都会想起那两艘航母,想起周德昌颤抖的肩膀。 他的书房里至今还挂着一张照片——不是全家福,不是与各国领导人的合影,而是1996年美国航母编队的卫星照片。 没有人问过他为什麽挂那张照片。 也没有人敢问。 --- **02:00CST** 「总书记?」 赵文斌的声音打断了沈望山的思绪。 「你刚才说什麽?」 「我问,您有什麽指示?」 沈望山站起身来,走到会议室的窗边。窗外是中南海的夜景,远处的长安街灯火通明,像一条发光的河流。 「1996年的事,你们都知道。」他背对着众人,声音很轻。「那一年,美国人教会了我们一件事——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 他转过身来,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另一件事。有了实力,还要知道什麽时候用,怎麽用。」 陈国威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麽,又咽了回去。 「国威想让我们立刻军事示威。」沈望山说,「这个选项,我考虑过。」 「但我不会这麽做。」 「为什麽?」陈国威问,语气里有些不甘。 沈望山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回会议桌,重新坐下,端起那杯凉透的茶,这次真的喝了一口。凉茶入喉,带着一丝苦涩。 「国威,你是军人,我问你一个问题。」 「请说。」 「如果我们现在大规模军演,日本会怎麽反应?」 陈国威想了想:「她会获得国内支持。那个民调……44%反对、48%支持,本来就很胶着。如果我们反应过激,反对的人可能会转向。」 「然後呢?」 「然後……日本会加速修改安保法制,可能还会增加防卫预算。」 「美国呢?」 「美国会……」陈国威顿了顿,「会被拉进来。至少是表态支持日本。」 「所以?」 陈国威沉默了。 沈望山微微一笑。这是他第一次在今晚的会议上露出笑容——不是愉快的笑,是一种冰冷的、JiNg准的笑。 「国威,你看,这就是中川想要的结果。」 他的声音变得严肃:「她今天那句话,是投出去的饵。她等着我们上钩。我们反应越激烈,她的政治资本就越丰厚。」 「那我们什麽都不做?」陈国威问。 「我没说什麽都不做。」沈望山说,「我说的是——我们要做,但不能按她的剧本做。」 --- ##三 **02:30CST** 凌晨两点半,会议进入了第四个小时。 赵文斌已经换了三杯茶,王志远的声音有些沙哑,只有陈国威依然JiNg神抖擞——军人的T力,在这种时候总是有优势。 沈望山站了起来。这个动作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总书记站立发言,意味着结论。 「诸位,我的判断是这样的。」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像是在念一份早就准备好的稿子。 「第一,中川的发言是预谋。她在试探我们,也在试探美国。目的是b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明确立场,同时巩固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 「第二,如果我们立即大规模军事反应,正中她的下怀。日美同盟会因此更加紧密,台湾问题会被国际化,我们的行动空间会被压缩。」 「第三——」他顿了顿,「我们不能不反应。不反应,会被解读为软弱。国内舆论不会答应,军队不会答应,历史也不会答应。」 他看向王志远:「所以,外交部的任务是——最强烈抗议。措辞要狠,但动作要可控。约见大使,召见日本企业,暂停民间交流……这些都可以做。声明今晚连夜起草,明天上午九点发布。」 王志远点头:「明白。」 沈望山又看向陈国威:「军委的任务是——准备,但不发动。让东部战区进入戒备状态,调整舰艇和飞机的部署,必要时可以增加巡逻频次。但不要大规模演习,不要越过海峡中线。」 陈国威的眉头微微皱了皱:「就这样?」 「现在就这样。」沈望山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中川。我们的目标是萧明诚。」 所有人都抬起头来。 沈望山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中川只是喊话。真正会把局势推向失控的,是台北。」 「如果萧明诚藉这个机会发表强y声明,宣布什麽强化国家韧X之类的东西——」他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懂了。 「总书记的意思是……等台北犯错?」赵文斌小心翼翼地问。 1 「不是等。是观察。」沈望山说,「萧明诚这个人,我研究过。他有信念,但没有耐心。中川丢出这个饵,他一定会咬。到时候,我们的反应就师出有名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沉。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到,接下来的话才是今晚会议的核心: 「让我把这盘棋讲清楚。」 *第一步:中川发言。她想b我们反应,然後拉美国下水。* *如果我们大规模军演,日美同盟整合,台湾问题国际化——这是她想要的结果。* *所以我们不给她这个结果。我们只做外交抗议,保持军事克制。* *第二步:台北反应。萧明诚一定会趁机强y表态。他不会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他真的发表什麽「17项策略」,把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 *那我们的反应就不是针对日本的「试探」,而是针对的「挑衅」。* *国际舆论会怎麽看?日本挑起事端,台湾火上浇油,中国被迫反制。* 1 *第三步:军事施压。等萧明诚犯错之後,我们再启动军演。* *到那时,这不是「反应过度」,而是「必要回应」。* *师出有名,进退有据。* 沈望山看着会议室里的每一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