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嫦娥应悔偷灵药 (第2/3页)
,心跳如擂,仿佛在自己眼前重现了儿子溺亡的那一幕,以致最后他亲自投下救生圈和绳索套住水中的少年时几乎喘不过气来。虽然在此后他反应过来,但在那一刻他真的以为自己救下了儿子。 宋浴秋被从海里捞出来的时候已经灌饱了海水,明英颤抖着一遍遍给他按压。黑发覆面面色苍白的少年躺在那里毫无生机的模样,让他无端想起他未曾见到的儿子溺水的场景,由此竟仰天长啸。 不知道是胸外按压起了作用,还是那声来自父亲的悲切长啸唤醒了他,宋浴秋竟真的苏醒了过来。 连呛了几下,躺在甲板上的少年捋开头发,低低地、断断续续地呢喃道:“我命太贱,轻易死不成吗?” 明英这才确定这是个华人,之后又气恼起来,起身道:“一船施救,你却嫌自己死不了,要不要再把你扔下去?” 听了这话,宋浴秋努力地抠住甲板边沿想起身,几次尝试失败后,他茫然地望着海上明媚的天,笑道:“可我活着做什么呢?” “我娘死了……奉……他也死了,他们都死了,既没有人报仇,也没有人来寻我报仇了,还能做什么?” 明英蹙眉:“你娘怎么了?”说着伸手将他慢慢拉起身。 宋浴秋屈坐着,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死了,就在我来这儿之前病死了、就当是病死的吧。我割了那畜生的头,没用,我娘死了,我没能好好见到她。” 明英闻言一惊,他虽是刀口上舔血的人,却没想到这个长相格外秀丽的华人少年竟这般凶狠。他不着痕迹地挪开半步,审视起眼前这个人。 宋浴秋对周围的动静极为敏感,虽然是溺水之后刚得救,但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他的戒备,于是仰头朝明英笑道:“放心,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只会报恩,不会加害。” 明英看着他骤然展露出的笑意,缓缓点头,轻笑了一声道:“如此,你找到活下去的事了,你得报恩。” 宋浴秋若有所思,过了许久之后方点了下头。 海浪声声,他们二人齐齐望向了甲板外,那飞入热带雨林的鸟迹。 彼时他们都是对方并不了解的失意人,却意外由此同行了多年。 宋浴秋喝着茶,心里有一些话想告诉这位父兄一般的长者,但又觉得徒增笑耳,迟迟无法开口。 明英缓缓讲起自己赴广州逢廖仲恺被刺后发生的种种,谈到了如今国民党内部右派扩张、国共两党合作危矣的担忧。他平日很少与宋浴秋谈论政治。倒不是瞧不上年轻气盛的宋,而是他一路走来多经风雨,从清廷到民国,看着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又黯然退下,如今的中国仍旧是一副衰退晦暗的模样。他心底希望他的儿子显祖、宋浴秋这样的年轻人能活得更自在更快意一些。然而宋浴秋精力充沛却无野心,仿佛只想依他的指令尽力办事,真是一副要报恩的模样,以致深入洪门礼信堂经营,为他做了不少事,难免沾染太多是非。 这么些年来明英看着他,一直希望能有个适当的时机给他另一条路走。 两个人各怀心事随意搭着话,宋浴秋忽然道:“比起蛇鼠两端的法租界当局,英租界那帮子洋鬼子是真的心黑。罢工至今,敢对工人学生市民开枪的也就他们了。之前山主你去了广州,有些事我不好自己决断。依我看,血案虽然过去三个月了,但白璀琳这人不能饶过。” 杀英租界督察长白璀琳本是之前明英首肯过的,但他在广州多日,已渐渐能感觉到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隐约变化。廖兄一死,他与国民党左派的联系大减,这时是否还要将礼信堂拉入上海滩上风起云涌的政治漩涡中成为了他此时最大的顾虑。 宋浴秋很了解明英,察觉了他此刻的迟疑,便追问道:“可有不妥?” 明英看向他,半晌问道:“都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你有什么想做的,与我无关、与礼信堂无关的?” 宋浴秋放下杯子,人不知不觉坐正,亦在仔细打量明英,随后笑道:“为什么要与你无关、与礼信堂无关?我宋浴秋是礼信堂会办,歃血祭天一应俱全。山主的事、礼信堂的事就是我的事,同样,我要做的也必定与你们相关。我生来没有爹,半生在找我娘,可以说稀里糊涂了那好些年。如今我长大成人,早已有了自己的主意,山主何愁我没有自己的事做?” 他虽这么说着,笑意却并不轻松,眼神紧紧追随着明英,要听下面的回应。 明英欺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忍不住笑道:“你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说什么半生一生?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将来在哪儿呢!” 宋浴秋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在马来娶妻生子,心知他是为了宽慰自己,便笑:“搁乡下孩子满屋子了。也就在上海,没人瞧得上我,才这副浑小子样……” “浴秋,你这倒提醒我了。”明英眉头一蹙,宋浴秋便觉头皮发麻,知道这位叱咤半生的明山主又要说起为他保媒拉纤的话。于是他猛地起身,严肃道:“那日我答应了顾阿宽的妻儿,不能叫他白死。欠债还钱、血债血还,没半途而废的道理。白璀琳那个洋鬼子越是jianian猾,我越是要狠狠扎他个透心凉,看他心眼还多不多。”说着他望向明英,“山主,我已派人侦查白璀琳许久,不信他没有出狐狸洞的时候。” 自从与庄柯分手,这几日来他们果真断了联系。宋浴秋此时也不忍将庄柯卷入风波中,便干脆断了从他那里探知长官督察长行踪的心思。 待他取了英国佬狗命,以白璀琳的级别,他多半要离沪躲藏。届时干脆离了这片是非地,过个一年半载的再说。 他自觉一箭双雕,心意已决。明英也想到那时血染老闸捕房的情形,他在马来时就深恶英国人,既然宋浴秋这般笃定,他便欣然应允,当场批一万元叫宋浴秋取与兄弟们分发,定要事成。 宋浴秋也不推拒,只是看着一万元的支票心情有些复杂,想到自己此前各种长吁短叹,一文钱即难倒英雄汉,何况千两黄金乎? 明英看他的眼神在支票上停留许久,暗自琢磨他是不是短了钱花,便借机提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