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师兄_第五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第1/1页)

    《春生师兄》

    第五十八章

    因此跟着皇帝李后存,卓不凡便又从胶东回到了芙蕖县,他们要来的事自然提前通知了卓仲达。

    前回认真大胜一场,倭贼暂退,卓仲达也有了空能离开前线去芙蕖县接人,走时他身边只带了一名亲信,他不想张扬此事,特地没去官驿而是择了一家客栈的上房住下。

    芙蕖县小,大人物就那么几个,彼此都互相认识。

    这家大客栈的老板认出了卓仲达,于是在吃花酒时,对着花魁娘子把卓总督下榻自己客栈的事吹嘘了出去,花魁隔日又坐在知县老爷的肥腿上,把这事吹进他耳朵里。因此卓仲达才住下不过两日,芙蕖县的知县就带着颗千年老参登门拜访了。

    如今天下,皇室李姓下就是个卓姓,现在自己管辖的小地方来了卓二郎这尊大佛,这知县以为自己终于要撞大运,铁了心的要抓住这次机会与卓氏攀上个关系。他的阿谀殷勤使卓仲达极为烦心,这不长眼的庸吏,看见总督身着私服不住官驿,竟还不要命的问他为何如此。

    卓仲达只说自己欲接一位京里来的故人,因而是私事,不想去官驿打扰贵地同僚。

    他说这话时,手里正拿着这知县昨日送来的玉茶杯,里头盛着普洱,卓仲达端坐在桌旁,低头先似呡若闻的试了一下茶味,嘴角露点笑,好似是满意这茶的味道,却没喝,而是把杯子搁下了,眼睛一抬,威严又和蔼望的望向那知县,等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只这点品茗的风雅动作就将那知县看得一愣一愣,心叹卓氏不愧是被太祖皇帝钦赐为君子玉牌的大世家。

    据说其根源可追溯至西汉,母族乃鲁地曲阜孔氏嫡孙女,因此自封为孔子后人并以此为傲,家教甚严,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祖训,族中子弟,皆需苦习君子六艺,若不能熟练掌握,便无资格及冠,甚至有被宗家赶至分家的可能。

    这位卓二郎,年过四十,久经沙场,杀人无数,却丝毫看不出军旅生涯带来的粗野戾气,此时换下金甲红袍后着一身轻薄的银灰罗衫,虽至中年,却也能看出年轻时五官相貌有多英俊过人,眼角一些细纹减了青春却给他添换上成熟男人的魅力,坐姿端正挺拔,一举一动既干练又儒雅,气质阳刚却又不失风流。

    早听闻世人传他是周公瑾在世,都唤他卓二郎,如今这知县看了亦心赞真是名不虚传,还真似那三国演义里“曲有误周郎顾”的儒将周公瑾活了过来。

    这卓二郎刚到东南时也在芙蕖县的这家客栈下榻过夜,而翌日清晨有人瞧见一个小倌的尸体从这客栈被抬出,全身赤裸,惨不忍睹,看样子是被人活生生打死的。卓仲达带着卓家军走后,芙蕖县便暗传那名小倌是被他玩死的,一时间都在猜疑这卓二郎和其他权贵一样,不过也是个人面兽心的。

    知县来前也觉得他是如此,想自己定要像从前接待那些省里来的大人,受一番慢怠,谁知这位卓二郎却很客气,对他有问便有答,知县立刻觉得那小倌的死定是个被谣传的误会,这样一位君子怎会做出那般禽兽不如的骇人之事。

    这庸吏大了胆子松了心神,竟还多嘴追问。

    “原来如此,那总督大人等的这位故人,不知是哪位尊贵无比的人物,竟让总督大人这样煞费苦心。”

    卓仲达呵呵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反倒是他旁边的副官突然把刀噌的拔出一半,上前半步对他喝道。

    “知县大人未免管得太宽!”

    这庸吏吓得从座位上跌倒在地,卓仲达按着副官的手将刀推回鞘中,又起身过来将他扶起,唱了个白脸,只说那位故人身份特殊确实不能透露,还要他多多担待自己这位脾气粗直的副官。因此直到这知县出了客栈这间房门,他还认为卓仲达是位善人物。

    知县才跨出客房的门槛把门带上,里头卓仲达那和蔼又不是威严的笑就散得一干二净,转而换上一副冷漠厌恶的神情,那副官赶紧给他端来洗手的盘子和帕子,卓仲达将这双刚才扶过知县的手搓洗了一番,吩咐道。

    “唤店家来,把这套桌椅地毯都换了。”

    “是。”

    话毕,卓仲达拂袖起身,将那知县送的白玉茶杯连同里头的普洱,一并打翻在地。而这知县后两月后忽然丧命于家中失火,这便又是后话了。

    【TBC】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