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不在场证明 (第1/2页)
过曝的灯光下,那张带着点儿病气的面孔显得越发苍白羸弱,也更漂亮得叫人心惊。 分明被人怀疑,却仍旧是一副沉静镇定的神色,锋利而精致的眉眼间隐约蕴蓄着点点哂意,宁须安毫无所畏地将眼神投落的那刻,李朝柯只觉得心头一跳,底气也竟有一瞬的丧失。 直到身旁的张此弋发出来一声意义莫辨的笑声,他才乍然回过神。 因为金钱导致的兄弟阋墙在何时何地都算不得罕见。 李朝柯在搜寻出那份巨额保单的第一时间就将怀疑的目光锁定在了宁须平的直系亲属上。 尸检结果也说死者身上并无其他外伤,死亡前应该没有和人起过明显冲突,推测是熟人作案。 关系不够熟络,却又恰巧在保险生效没几天后突然造访的弟弟难道嫌疑还不够大? 更何况…… 李朝柯正了正色,说:“宁须安先生,至少就我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您的处境很不利。” 宁须安眯了下眼睛,问他:“有多不利?” 碰上了一个硬茬,李朝柯想。他拿笔点了点桌面,试图通过这个小动作给自己增长一点信心,缓声道:“您在13号晚上八点四十五分左右进入盛季宾馆并进行登记,在走进房间不久后又返回前厅借了雨具前往药店买药——以上情况和盛季宾馆老板、药店老板的口供一致。” “但您所说的八点五十六分回到盛季宾馆,”李朝柯一字一顿地说,“目前存疑。” 为了节约成本,也因为来往者实在不多,盛季宾馆只在大门口安装了监控,不幸的是,该探头于三天前损坏,至今未修理完善。 宁须安想起当时背对着他打电话的老板——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之下,老板因为突然涌入的人流、破损的摄像头烦躁,其余人们则因无处落脚休憩的现状烦躁,都不曾注意到宁须安的动向,更不要说是小小的雨具。 而从盛季宾馆抵达陆家河,步行需要四十分钟——如果借助某种交通工具,耗时自然将更短,台风下的大雨又如天降,能轻易将许多痕迹冲刷。 只要事先和宁须平约定好在陆家河碰面,从会面到作案也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于是宁须安无论如何都能够在当晚十一点三十前回到盛季宾馆——十一点三十分,那个叫纪庭的男人抵达宾馆,用五百元现金问到了宁须安的房间号,随后进入,十二点,盛季宾馆歇业。 李朝柯眉头动了动,边说边又将笔记本上的“纪庭”二字用红笔圈了圈。 “所以宁先生,”李朝柯说,“13号晚间八点五十三分至十一点三十分,关于这一个时间段,您的不在场证明缺失。” 他有一些明知故问:“有人能为您提供吗?” “依照目前的情形看起来,”宁须安说,“没有。” “那么宁须安先生,请您再回答一遍,那段时间,你在做什么?” “八点五十三分我走出药店,五十六回到宾馆,进入房间后洗漱睡觉……” 做了一场冗长的关于纪庭的梦。 “直至我朋友到达,然后到第二日下午听到我哥的死讯。”宁须安说。 他忽然露出了一个嘲弄的笑:“李警官,以上是我的供词,我的确没有办法提供不在场证明,那么——请问您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我杀了我哥?” 看似合理的动机加上空白无人证的时间段,宁须安清楚明白对方将怀疑的指针指向自己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钱。 十几岁时他就渴求又厌恶的东西给他带来的感觉根本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 他一家的命运大半系于此,他少年时乃至今日的自尊被迫系于此,他的清白名誉竟也可笑地系于此。 迎着宁须安的目光,李朝柯的面色慢慢沉了下来。 提前与宁须平约定好——约定的证据在哪里?通话记录仅有12号晚上的那一通,因为缺乏录音,内容已不可考,口头约定之类的更是无从证明。 他猜想是宁须安为了巨额保险金推宁须平下水,但是……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找到,”宁须安将李朝柯的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