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年:我的商业帝国从校园开始起步_第六十七章(上):金流监管新布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上):金流监管新布局 (第3/3页)

年,有专门的风控和资金监管团队,咱们提的任何用钱申请,他们看一眼就能判断''''合不合理''''。」一凡举了个例子,「下次再审5000块的修车款,他们不用咱们解释,自己查台中,自己轮胎的市场价'''',金额没问题,

    他还拿出千禧的「监管方案初稿」:「他们还主动帮咱们设计了小额自动审核规则—单笔200块以下的学生基点兑换,系统自动过,不用人工审;超过500块的大笔支出,才逐笔审核。既保证了安全,又不影响效率,这是学生会根本做不到的效率」。

    三、定方向:千禧监管的核心价值——不止是“管钱”,更是“撑全台金流生态”

    「最後跟大家明确:引入千禧投资,不是''''换个监管方这麽简单'''',是为了搭''''能支撑全台扩张的金流框架''''。」一凡把两张方案纸叠在一起,旧方案被新方案盖住,「学生会监管只能撑1所、2所高校,千禧能撑10所、20所监管只能撑1所、2所高校,千禧能撑10所、20所——它在全台有分支机构,能帮咱们统一监管规则;有金融实力,能给学生做信任背书;有GU东身份,能跟咱们同频推进。

    「接下来咱们不用再纠结''''要不要换'''',而是要想''''怎麽跟千禧配合,把监管框架搭起来''''。」一凡看着团队成员,「下一章咱们就聊具T的框架设计——千禧、银行、聊聊三方怎麽分工,试点怎麽推,全台怎麽复制。

    会议室里没人再提反对意见,之前纠结的「监管卡扩张」问题,终於有了明确的破局方向。yAn光照在空白的新方案纸上,「千禧投资」四个字,成了聊聊全台金流布局的第一个关键锚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